CN
EN
首页 · 专家观点 · 研究观点 ·

全球视野下的 ESG: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机遇

2023-09-28
  • 作者|北京ESG研究院

    文章|《企业改革与发展》2023年第9期

     

    【摘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践行ESG已经成为各国和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在当前的国际ESG生态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掌握话语权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规则制定者的红利,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忽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勇敢地迈出步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和智慧。中国的制度特点与创新理念有利于为全球提供践行ESG的智慧与方案,并且有能力、有责任帮助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争取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ESG国际话语权;ESG体系建设;发展中国家践行ESG

     

    一、发展中国家实践ESG的痛点及策略探讨

    (一)发展中国家实践ESG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气候变化、贫困与不平等等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威胁。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潮也在干扰和破坏全球治理的秩序和效率,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面对这样的形势,在我们谈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做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的致辞,引人深思:“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全球普遍达成的共识。这一共识不仅体现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关键文件中,更体现在各国政府与社会各领域的实际行动与坚定承诺中。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上升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核心价值,更是指引全球治理向前的关键方向。然而,在全球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行为和态度有待商榷。这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使其在全球治理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但是,他们是否真正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现有ESG评价体系的痛点和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国际规则的制定权非常重视,有着丰富的博弈经验和实践能力,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安全治理还是全球社会治理领域,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规则制定者的红利,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正当权益,也破坏了国际公平正义和多边合作精神。这一问题在ESG领域现阶段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德勤(Deloitte)联合进行的对全球ESG评级及排名体系的调查报告,目前全球有超过600家ESG评级及排名体系,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北美等国家。这一数据显示,ESG评级体系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然而,西方ESG标准往往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基于此,如果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ESG标准,在具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  

    1.核心价值失衡:ESG与实际社会价值脱钩

    现有的ESG评价体系仍然缺乏一套有公信力的标准,不同机构的评级数据来源相同,但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量化运算,则是一个“黑匣子”。这不仅导致各大评价机构间存在评级差异,更重要的是,这种评估往往未能真实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实际影响和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譬如,近日开启核污水排海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自2002年起就被曝光屡次篡改和伪造核电厂安全记录,但令人费解的是,它在CDP、标准普尔、富时罗素、彭博等权威评级机构的ESG评估中均表现出色。再如,某些饮料企业可能因其在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上的表现而获得较高评级,但其对消费者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却被忽略。

    2.道德与价值观:单方面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在ESG评价体系中,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套基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理解。例如,我国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时,超越了纯粹的经济利益框架,承担了公共设施建设、就业促进、精准扶贫等多项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却在西方的ESG评价体系中常常被误读或歪曲。

    3.发展与公平:国际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通常是低附加值、价格敏感和竞争较为激烈的商品。这种情况下,强制性的ESG标准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欧盟于2018年宣布将在2030年禁止进口棕榈油,显然未充分考虑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主产国的经济需要和实际情况。这种“高标准”不仅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真实发展需求,更可能为它们带来不公平的国际贸易壁垒。在推广环保和社会责任标准时,西方国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例如,欧盟将要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该机制对于能源结构并非为绿电的国家会造成高额的碳关税,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压力。

    面对西方国家ESG体系所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是否应当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如果选择这条路,又应如何策略性地进行构建?这是关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的重要议题。

    (三)发展中国家ESG评价体系的解决策略

    在这个全球绿色转型的历史交汇点,发展中国家需要勇敢地迈出步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和智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和谐兼容:全球的挑战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全球性挑战时,发展中国家应齐心协力,共同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分享在ESG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广泛传播。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助力各国找到合适的ESG发展路径,更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共赢的国际社会环境。

    2.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寻求理论,将理论用于实践

    面对ESG领域的种种挑战,发展中国家需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勇于创新,以确保所形成的策略与方案真正契合本国国情。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与实践,既是吸纳国际经验的过程,也是形成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过程。充分利用好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共享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促进ESG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3.刚柔并济:“刚性战略+ 柔性策略+N”模式

    ESG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全球治理任务,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与责任。我们应该坚持“刚性战略+ 柔性策略+N”的模式,即在有一套公认的基础性标准之上,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模式和特色,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刚性战略”确立了我们在ESG方面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立场和主张;“柔性策略”意味着,在追求这些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其中的“N”则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全球ESG体系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汲取国际的经验,更要发挥自己的特色,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进ESG体系建设时,不仅要看到共同的挑战和机遇,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地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ESG实践中的角色与路径

    (一)中国在ESG实践中的制度特点和创新理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将ESG原则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在ESG实践中,正在努力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首先,制度特点是行动基石。在中国,ESG实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微观基础决定其宏观表现,而中国的经济制度为ESG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核心有三点,分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项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ESG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环境角度看,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为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资源配置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公有制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场化改革作为改革的动力,推动了绿色金融和绿色消费的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外部性理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等。当企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成本没有被市场计价时,公有制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这些失灵,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此外,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看,公有制确保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都能在绿色发展中获得公平的利益。

    从社会角度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配的公平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为此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分配关系中,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确保了资源的公平分配,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则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在分配方式上,按劳分配为主体,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分配结构则进一步体现了这种公平性。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确保了大部分资源的集中分配,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则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分配渠道。这种分配结构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需要考虑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与ESG中的社会责任理念高度契合。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在ESG实践中的显著优势。

    从治理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要求远不止于简单的经济效益追求。良好的企业治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这一体制下,企业需要注重商业道德,确保其经营活动的公正、透明和诚信。反竞争行为,如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都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此外,股东权益保护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企业的决策更加民主、公开,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以央企为例, 截至2023年,已有1.3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2.5万户地方各级国有企业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达99.9%。这种治理模式增强了企业的决策透明性和责任感,这与ESG中的治理理念高度契合。其中,国家电投、中国节能、中盐集团等,都在中央企业治理结构调整和完善的试点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国家电投,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坚持完善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他们不仅率先在央企层面成立了法人治理职能部门, 还通过建立用工计划与工资总额的联动机制,促进国家电投全员劳产率提升10%,这足以证明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持续优化。通过其深化改革的步骤,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治理能力,确保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司决策的科学性。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则确保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营商环境, 使其不必担心政策的频繁变动或不确定性,从而可以更加专注于其长期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企业的长期投资、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创新理念是行动的指南针。中国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理论上已有清晰的认知,但我们也明白中国在ESG实践中的创新理念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为此,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标准的ESG评价体系,为推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工具。

    我们应当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确保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既满足今天的需要,又惠及子孙后代;关注企业的工作环境、供应链标准、慈善活动、社区关系、员工福利等方面,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我们应当高举“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旗帜,尊重各国在ESG领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博弈,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新的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绿色金融、碳中和金融、气候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

    我们坚信,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在ESG管理中大胆运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推动ESG 标准体系的实施效能。我们强化了对于企业的商业道德、反竞争行为、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和指导,为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这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实践路径,展现了中国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明确方向, 也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二)中国有能力、有责任去帮助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争取话语权

    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始终不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共同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等,中国不仅有责任和能力,更有机会与各国共同合作,努力实现美好、绿色、公正的全球未来。接下来,我们将从中国的能力、责任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应如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推动ESG领域的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在ESG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在气候变化上的领导作用,如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及通过南南合作基金等渠道为其他国家提供气候援助;在清洁能源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与非洲国家合作推动绿色项目;在绿色金融创新上,中国与欧盟等多方共同推进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坚定地践行全球治理的承诺,提供“中国方案”来助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也坚决支持多边主义,与其他国家合作维护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稳定。

    (三)中国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ESG实践中的挑战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中,ESG实践已经成为各国和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确保ESG理念深入人心并真正落地生根,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其具体且可全面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然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在推进ESG实践的道路上,往往面临着经验、技术、资金的三重困境。在这关键时刻,中国以其在ESG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实践经验,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助力。从软实力方面,中国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构建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策框架。例如,在由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 (CCAC)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联合主办的“2023气候与清洁空气大会:空气质量行动周”中,特设了一个“中国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专题分会,邀请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孟加拉国、老挝、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代表参会,助力中国十年治理经验走向亚洲。

    此外,从硬性帮助上,中国提供了技术、资金和资源支持,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ESG管理和投资的效率。如与非洲国家合作,利用先进的遥感卫星技术,为非洲提供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关键服务。在金融援助方面,中国大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例如,中国特设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全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的每一步行动,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力量。通过软硬实力的完美结合,中国不仅助力发展中国家解决ESG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更为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全球ESG的舞台上,我们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有着引领的责任和使命。目前,面对西方主导的ESG标准,面对自身发展问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更应该在全球视野下,既克服自身发展的挑战,又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实现ESG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球ESG领域开创新格局,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ESG研究院 丨 京ICP备2023036750号-1